第五十六章_戏精夫妇的摆烂日常
黄桃书屋 > 戏精夫妇的摆烂日常 > 第五十六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

  众臣齐齐回首循声望去,站在后排的官员离得近看得清楚。

  只见罢朝多月的辅城王双手背在身后,未着官服,踱步悠闲地朝着殿门方向走来。

  大约在离殿三丈的位置停下。

  然后又看见辅城王从身后掏出个明黄色的物件,远远砸了过来。

  那东西擦着最后一位官员的耳边落地,官员两股战战,胆颤心惊地低头看上一眼。

  明黄色物件在地上滚动两圈摊开,上面印着的朱色玺印在众目睽睽下呈现出来。

  这赫然是一道圣旨!

  官员几乎要站不住。

  本能地想要弯腰去捡,又忌惮殿外的辅城王,最后保持着弯腰的动作僵在原处。

  最后他咬了咬牙,下定决心将圣旨捡起来。

  谢元丞便也笑,佯装起身:“那便无事,臣弟告退了。”

  瞥一眼芳华,芳华立即会意,将龙椅上昏昏欲睡的谢修齐带了下去。

  太后关切道:“你难得入一回宫,不如正好趁这个机会让太医过来替你来切切脉。”

  谢元丞一个眼神都没给脚下这道被千万人奉为圭臬的黄色布缎。

  其实就在比谁先坐不住。

  谢元丞闻言,又靠了回去。

  官员手指将将碰到那抹明黄,黑色长靴就径直踏在上面。

  过了一刻钟。

  谢元丞问:“皇嫂真的不知道么?”

  官员悄悄抬头看一眼谢元丞,暗自使劲儿。

  有眼力见的内侍已经把谢元丞平日上朝的座位搬了上来。

  太后等到了谢元丞,目的就达到了一半。

  谢元丞回绝:“不必了。”

  谢元丞已经迈进紫宸殿。

  谢元丞已有半年多的时光没来这大殿,时隔数月再次坐上专属于他的座椅,倒是十分自如。

  群臣当即作鸟兽散。

  他扫视群臣:“诸位大人,退朝吧。”

  她拿腔作调的摆了一会儿架子,没等到谢元丞开口。按捺不住,便装模作样启唇问道:“多月未见,阿丞来了也不说话。”她轻笑了笑,“还没问你这风风火火地找哀家有何要事呢?”

  他玩味地觑一眼太后,大有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他没再说话,也没再喝茶,斜斜倚在座上单手撑额假寐起来。

  太后又笑了一下,不再作声。

  他一发话,没有敢不从的。

  他捻着茶杯盖拨了拨杯中浮沫,等茶凉了几分才喝上一口。

  甚至连装也忘了装。

  太后疑惑道:“阿丞昨日刚从蓟州归京,哀家携群臣在西城门相迎却连你面都没见着,如何能知晓你所思所想?”

  太后屏退左右,大殿内只剩她与谢元丞两人。

  太后和善笑道:“真不知。”

  谢元丞懒懒抬眼,答得真诚:“不如何。”

  一系列动作下来就是没回答太后的话。

  内侍端了盏茶,跪在谢元丞脚边,将茶奉在额前。

  杯中茶见底,谢元丞缓缓开口,反问道:“皇嫂不知道臣弟找您何事么?”

  两人一肚子弯弯绕绕,到底没撕破脸,私下再怎么诡谲云涌,面上也要端得一派祥和。

  太后见他真有直接睡过去的趋势,终于开口问候:“阿丞身子修养得如何了?”

  太后也丝毫不心急,静静地看着谢元丞动作。

  只道:“本王与太后,”他加重了“太后”两个字的读音,“有家事要谈。”

  谢元丞接过茶,将人打发下去。

  谢元丞掀袍坐下。

  他这句话堵得太后剩余的话憋在肚里。

  扯不动。

  茶杯盖“哐当”一声,稳稳当当落在茶杯上。

  太后一听,好不容易逼得他来见人,哪儿能真的让他走,急道:“站住。”

  “胡闹。”太后语气严肃起来,“自己的身体自己不在意,那要何时才能将病养好?”

  她话说得冠冕堂话,听起来倒真有几分像是长辈对晚辈关心的训斥。

  谢元丞食指抵在太阳穴,嘴角上扬几分,眼中没有丝毫笑意。

  他说:“好不了。”

  太后还在继续:“哪里来的庸医,敢对你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谢元丞烦了,懒得跟她虚以委蛇:“没有庸医,是臣弟说的。”

  太后怔神。

  谢元丞叫她:“皇嫂,臣弟有个问题一直很想请教皇嫂。”

  太后看他。

  谢元丞不按套路出牌,字字句句出乎太后意料,让她反应不过来。

  过了须臾,太后说:“阿丞问罢。”

  谢元丞道:“臣弟想知道,蓟州一行路上的眼线,夜潜辅城王府的探子,都是皇嫂出于什么目的派出的。”

  太后一噎。

  在谢元丞问出这话的前一秒,她想过他可能会问出的任何问题。

  但谢元丞最后问出来这话实在太直了,一时竟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这,”太后顿了顿,才说,“阿丞自年初坠马以后,一直对哀家避而不见。虽然不知你这么做的原因为何,可哀家怎么说也是看着你长大的皇嫂,深感心忧,却又无从得知你近况如何,所以才派了人……”

  “原来如此。”谢元丞点着头,“那便先谢过皇嫂挂怀了。”

  “不过臣弟还有一问。”他又说。

  太后道:“阿丞有什么问题直问便是。”

  谢元丞道:“皇嫂是真心挂怀臣弟身体,还是为着臣弟多日未上朝替阿齐镇压朝堂处理政事而忧心呢?”

  被直指心中所想,太后尴尬地笑了笑,说:“自然是都有的。”

  谢元丞:“哦?”

  太后道:“自你皇兄去后,说你以一人之躯独自替齐儿撑起大半江山也不为过。民间都说‘长嫂如母’,哀家身为你的皇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听闻你身子一直不爽,蓟州一行又受了伤,哀家自然是担忧你的身子的。”

  她话锋一转,又打起感情牌:“可这齐儿毕竟是你临终前托付给你的,他如今年少难当大任,你身子一直不见好,哀家到底只是个妇道人家,处理不来朝中要政。自从你告病的这段日子以来,朝野上下都要乱成一锅粥了,哀家如何能不操心呢?”

  谢元丞拖长音调:“啊……”

  眼前人言辞之恳切,若不是谢元丞上辈子真死在过她母子二人手上一回,差点都要相信太后是真情实意的了。

  “当然了,”似乎是怕谢元丞继续揪着这个问题问下去,太后接着说,“两者相较之下,哀家还是更关心阿丞的身体健康了。”

  谢元丞疑惑:“真的吗?”

  太后道:“句句不虚。”

  谢元丞笑了:“既如此,臣弟还真有一事需要跟皇嫂知会一声。”

  太后一滞。

  他说的是知会,不是禀告,不是商议。

  “何事。”

  谢元丞说:“臣弟出行时得遇一神医,他说臣弟的病是多年操心劳力所致,需得静养。”

  太后眼皮一跳:“静养多久?”

  谢元丞伸手比划一个数字:“少则五年,多则十年。”

  太后音量拔高了几分:“五年十年?”

  谢元丞:“是。”

  太后:“期间朝事该当何如?”

  谢元丞理所当然地说:“神医说若要痊愈,就绝对不能再操劳。否则……”

  太后问:“否则如何?”

  谢元丞诚恳道:“要死于非命的。”

  太后:“……”

  “而且那神医还说了,”谢元丞说,“京都风水与臣弟命格相冲,不利于臣弟养病,若想早些痊愈,需得远离京都。”

  太后嘴角一抽,十分想问谢元丞一句这是神医还是神棍。

  旋即又反应过来他明显是在胡说八道,却又辩驳不能,只道:“去哪儿。”

  “贡城封地。”谢元丞说,“贡城是皇兄在世时亲封给臣弟的属地,神医说哪里有皇兄遗留的真龙之息,最适宜臣弟……”

  “哀家不同意。”太后冷笑,“你要养病可以,但哀家绝对不准你回贡城。”

  谢元丞眉头一挑,佯作不解:“为何?”

  太后心里堵着一团气,怎么也散不开,干脆撇过头去不回答。

  谢元丞疑惑道:“可皇嫂方才不是还说在你心里,臣弟身子是否康健比朝事还要重要吗?”

  太后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谢元丞却步步紧逼,语气无辜:“难不成皇嫂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太后气得拂袖:“自然不是。”

  她与谢修齐孤儿寡母在这深宫之后就如浮萍一般无所依靠。

  如今失去了安国公这一外戚作为依仗,能抓住的稻草便唯余谢元丞一人。

  在她眼中,谢元丞能否继续留在朝中为她母子二人效力自然显得至关重要。

  谢元丞可以三年五载闭门不出,但前提是必须要留在京都。

  只要他人在京都,就算他决心不理朝政,也多多少少能给那些心怀鬼胎之人一些震慑。

  可一旦他离开了京都,就相当于明晃晃地告知大众,他谢元丞不再站在皇帝身后。

  别说是三年五载,就是三五个月,以谢修齐的无能和丰王的手段,就足够将政局颠覆。

  “那是什么?”谢元丞继续问。

  太后不可能将心中所想全盘托出,嘴唇翕动却无话可说。

  谢元丞无意再与她纠缠,撑膝起身欲走。

  他刚转过身,太后叫住他。

  “阿丞,”她离开凤椅往前走了两步,语气低下去,有几分服软的意味,“可是哀家有什么地方开罪你了?”

  谢元丞步伐一顿,却不应声。

  “还是齐儿?”太后继续猜测,“是齐儿不懂事,惹你不开心了?”

  谢元丞仍是不作声。

  若要说开罪,这辈子在明面上他与太后母子是还未曾撕破脸的,自然谈不上什么开罪。

  而谢修齐。

  谢修齐子登基以来,从未做过一件让谢元丞满意的事,就更谈不上什么生气不生气了。

  谢元丞沉默良久,才似是叹息地说:“没有。”

  他的否定让太后摸不着头脑。

  “那是为什么?”太后质问,“难道你忘了你皇兄嘱托,当真要对你亲嫂侄不管不顾了吗?”

  “皇嫂,若凡事都要问出个为什么出来,不觉得太累了吗?”谢元丞说,“我累了。”

  谢元丞继续往殿外走。

  太后跌坐回凤椅。

  她余光忽然瞥见空荡荡的大殿地面上躺着的那道明黄圣旨,恍然大悟道:“是叶氏!”

  谢元丞蓦地顿住。

  “是叶氏!”太后重复着,声音忽然尖锐起来,“自从你与她成亲,便好似被迷了心窍,什么朝局民生统统不管不顾,连曾经最在意的先皇的交代都被你抛诸脑后!”

  她应当是想到了失去依仗以后的处境,语气忽然癫狂起来,连平日里最在意的身份体面都忘了:“叶氏她究竟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药!”

  “哀家可是太后!是看着你长大的皇嫂!齐儿是与你血脉相连的嫡亲侄儿!在你心中竟然比不过一个刚成亲几个月的女子,你被鬼迷心窍了阿丞……”

  她今日不知是第几次提起是看着谢元丞长大的这件事了。

  但看着谁长大的这种话就像是逢年过节不知道比从哪儿钻出来的亲戚说的“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这种话还要虚无缥缈。

  谢元丞对年幼时的皇嫂确实还有印象,却不是眼前这位先帝继后。

  “哀家要想办法……”她喃喃自语,“哀家要想办法切了你的这段孽缘……这样你的心才会回来,你才不会忘了你皇兄的嘱托,才不会……”

  她突然提及叶从意,留住了谢元丞的步伐。

  谢元丞回头,冷声问:“皇嫂想要如何切断我与叶氏的缘?”

  他这段话,让太后忽然觉得事情有了转圜的余地:“你是不是不喜欢齐儿赐给你的那位尔谆公主?是不是因为她年岁太小了?”

  尔谆年岁小是事实,她昨夜被送到辅城王府门前的时候,叶从意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进贡的部落是何等丧心病狂才会将一个刚满十岁的女娃娃送来和亲?

  而她与谢元丞不知道的是,尔谆公主原本是被送来的质子,压根没有和亲的打算。

  所谓赐婚,全是因为公主不小心得罪了谢修齐,太后默许的谢修齐胡作非为。

  谢元丞声音听不出喜怒:“太后为何觉得我会喜欢一个刚满十岁的稚童?”

  “那无妨!”太后一心挽留谢元丞,只抓住“稚童”这个字眼,“你不喜欢年纪小的,那哀家再给你寻几个与那叶氏容貌年纪相仿的。”

  “不!”她想到什么似的忽然摇头,“比她还要好看,还要善解人意的!”

  谢元丞问:“那叶氏呢?”

  “她父亲是不是已经殉职?”太后一听觉得有戏,目光灼灼地说,“像她这种无所依仗的孤女,阿丞要是愿意,就让他留在府中继续伺候,但她这种身份地位,万不可再做辅城王正妃了,贬为侍妾就行。若你不愿意,就赏她一封休书让她自生自灭……”

  谢元丞冷冷看她。

  “倘若她舍不得荣华富贵继续纠缠于你,那就……那就……”

  “就什么?”

  “那就赐她一杯毒鸩,了却余生。”

  谢元丞被气笑了。

  他寒声道:“太后,你还是没有搞清楚状况。”

  太后一愣:“什么。”

  谢元丞说:“你没有能让我换夫人的本领,可我有让这天下换皇帝的能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ipku.com。黄桃书屋手机版:https://m.lipku.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